12月8日,中国优秀小说演播家、歌唱家、表演艺术家、主持艺术教育家、国家语言文字研究专家、传播学者宋怀强教授应邀莅临音乐学院小音乐厅,接受宋小璐副教授的“上海城市音乐文化叙事”访谈。
访谈在一张老照片和三重唱《假如你真的爱我》中正式拉开序幕,这也勾起了宋怀强老师以往的记忆,与大家聊起当年如何进入广播站,之后考入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往事。
宋怀强老师谈到考学之前时处文革期间,大家都在农场干活,从年初干到年末,每天如此,不止物质条件非常艰辛,精神生活也十分匮乏。当时宋怀强老师看过一次的电影就能背下来,所以大家在农忙休息时便要宋怀强老师讲故事。宋怀强老师就在农田边、水渠旁,海风中造就了一个舞台,为大家送去了艺术享受,丰富了大家精神生活,这也为后来他当播音员埋下伏笔。宋怀强老师提到当时广播站十分业余,他到任以后不久便改变了广播站的现状,并且因为普通话标准、嗓音出众善于模仿中央台广播员声音得到“中央台”的雅号,由此成名。之后宋怀强老师在1979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,宋怀强老师可以说是从农场生产劳动一线、从人民群众中走进了上师大的校园。宋老师回忆考学时,就在今天的小音乐厅唱了一首《我的太阳》,一曲成名,之后便有高年级同学找到他,想唱中国大陆自己的歌曲,几人一拍即合,就在桂林路上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演唱组合。
随后,宋怀强老师为大家在发声上进行了详尽的讲解。宋老师谈道,播音和唱歌的发声是一样的,不同的只是发声的空间,自然环境便会影响发声。比如在大剧院里唱歌剧,发声时会注意面罩,也就是需要金属般的声音,这是为了和剧院的岩体建筑形成共振;唱音乐剧时演员会使用耳麦,就不会要求很强的面罩音。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的理解,宋老师还自弹自唱亲身示范。
宋怀强老师说过“自古以来,人的嗓音就是一种人格特征、一种美学标志,也是区别世俗社会以貌取人的分界线。”远在魏晋时期就有“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”的说法,人声自古以来就十分强大,强大到可以模仿任何声音,所以宋怀强老师希望我们在学习中不要局限于歌声、琴声,要学会发现、感受世间万物的声音,这才是一个师范生该有的素质。
访谈在宋怀强老师朗诵的《出师表》《琵琶行》中进入尾声,最后宋老师说到“我就是所谓‘离经叛道’的学生,在当时人人觉得师范生就该安心当个老师的年代,我另辟蹊径,并且我成功了。我不是音乐学院的学生、不是戏剧学院的学生,我是一个师范生,我向社会证明了师范生也能做到顶级。”希望在座的同学只要有兴趣就去尝试,不要妄自菲薄。
在这次精彩的访谈中,宋怀强老师以风趣幽默的方式与师生分享了他的艺术之路,使大家感触颇深。相信经过这次访谈,同学们会更努力的提升自己,锐意进取、执著前行,践行用声音沟通世界,开启属于自己的新篇章。
(供稿:音乐学院 作者:孙诚、宋君茹 摄影:赵沁暘)